圖:徐象龍的粉青釉「玉羊雙瑞」曾被G20峰會借展\大公報記者李亞清攝
【大公報訊】記者李亞清報道:已從業(yè)十八年的徐象龍,從父輩起就開始了龍泉青瓷的製作和研究。他一邊演示一遍講解道,製作龍泉青瓷主要分為練泥、拉胚、修胚、素燒、上釉和燒窰等步驟。
徐象龍介紹,龍泉青瓷在近年來的知名度越來越高,很多做景德鎮(zhèn)、紫砂瓷器的人都相繼轉(zhuǎn)而做起龍泉青瓷。他續(xù)說,龍泉青瓷作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符號,在外國人的眼裏很受喜愛,希望它之後能在國際平臺上得到更多的推廣。他燒製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十分出彩,其中粉青釉作品「玉羊雙瑞」就曾被今年的G20峰會借展作為中國非遺文化的展示。
同為「子承父業(yè)」的高敏,對樂清黃楊木雕的製作工藝研究頗深。是此展示的關(guān)公、駿馬、鴛鴦、如意、葫蘆等作品皆活靈活現(xiàn),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刀法淳樸圓潤,細密流暢。作品的原材料黃楊木質(zhì)地硬、且較為珍稀,七至八年後,顏色會慢慢沉澱下來,由淺黃變成具有光澤的深黃色,因而有「木中象牙」之稱。高敏介紹他正在雕刻的一件直徑約十六厘米的作品,使用的則是一百多年的黃楊木。
在他的工作臺上,密密麻麻地擺放著大小不一的二十幾隻木工刀。高敏說,因為木工刀非常鋒利,剛開始練習雕刻時,受傷是常有的事。三十餘年的木雕生涯亦使他的手上生了不少繭,然而他卻樂在其中,並樂此不彼地將自己的全部技藝教授給學生,致力於做具有浙江傳統(tǒng)手工藝特點的黃楊木雕的傳承人。
展位中來自於林霞的服裝及藝術(shù)作品,充分展示了臺州刺繡工藝的精髓和美感。作為臺州刺繡的第三代傳承人,林霞在傳承這項傳統(tǒng)工藝的同時,將生物、藝術(shù)和刺繡相結(jié)合,進行了一系列的創(chuàng)作實踐。此次展出的以「玉蘭花」為主題的旗袍、絲巾等作品風格清麗淡雅,使用了具有現(xiàn)代感的花色設(shè)計,令人眼前一亮。林霞說,傳統(tǒng)的中國刺繡主要使用「平繡」的技藝,即做「加法」。而臺州刺繡的特別之處在於既做「加法」又做「減法」?!概_州刺繡融合了歐洲的抽紗、鏤空等刺繡工藝,使得作品有了更大的發(fā)揮空間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