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臺灣「大罷免」26日舉行投票,24位國民黨「立委」均保住席次,沒有人被罷免。圖為國民黨「立委」在花蓮市區(qū)沿街謝票。/中通社
臺灣「大罷免」26日舉行投票,開票不到3個小時,24名面臨罷免的中國國民黨「立委」均宣布「罷免不通過」。儘管8月23日還有7位國民黨「立委」面臨罷免投票,但作為重點的今次首個投票日,民進黨與側翼大失敗。兩岸專家表示,民進黨發(fā)起「大罷免」,結果是「大失敗」,反映了臺灣主流民意反對民進黨搞破壞民主的「大罷免」,更不認同民進黨的「臺獨」路線。\大公報記者 朱燁、蘇榕蓉報道
今年以來,民進黨當局為了重奪立法機構第一大黨的位置,以國民黨「立委」「親中賣臺」為由,發(fā)起罷免國民黨「立委」的政治運動。根據(jù)臺灣地區(qū)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」,罷免公職人員須依序完成提案、連署與投票三階段。自2024年底,民進黨陣營陸續(xù)對國民黨「立委」提出罷免案,並於2025年2月至5月間完成兩階段連署?!钢羞x會」經(jīng)審查後,共有31名國民黨經(jīng)區(qū)域選舉當選的「立委」罷免成案,選區(qū)遍及臺北市、新北市、臺中市、桃園市等9個縣市,分兩批於7月26日及8月23日投票。國民黨則發(fā)起「以罷制罷」反制,提案罷免民進黨「立委」,但全數(shù)未通過連署,所有罷免民進黨「立委」的提案都不成立。
選民對民進黨投下不信任票
7月26日當天,投票開始後各地投票所隨即湧現(xiàn)人潮,民眾投票熱情高漲。受颱風影響,部分縣市清晨下起大雨,雨過天晴後,民眾也紛紛出門投票,多地最終投票率超過5成。
投票至下午4點結束,各投票所打開票箱點票。針對24名國民黨「立委」及新竹市長高虹安,自開票後,不同意罷免票大多一路高於同意罷免票,被視為「危險立委」的葉元之、王鴻薇、徐巧芯等人的開票結果,也是不同意票顯著高於同意票。隨著點票結果逐漸明朗,開票不到兩個小時,即有藍委自行宣布「罷免不通過」。至當晚7時,24名國民黨「立委」及高虹安均宣布「罷免不通過」。「大罷免」首個投票日呈現(xiàn)一邊倒情形。
北京聯(lián)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周小柯向大公報記者表示,7月26日的投票結果表明,選民對國民黨「立委」投下了信任票,對推動「大罷免」的民進黨投下了不信任票,廣大臺灣民眾並不希望看到一個「為所欲為」的民進黨。
周小柯認為,民進黨推動「大罷免」,直接目的是借「大罷免」改變「朝小野大」政治格局,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借「大罷免」徹底搞垮在野力量,為民進黨所圖謀的「永久執(zhí)政」肅清障礙。他批道,民進黨為了一黨之私利,耗費大量行政及社會資源,恣意妄為搞「大罷免」,導致臺灣社會分裂加劇,是對臺灣民眾的高度不負責任。
「要和平要發(fā)展」是臺主流民意
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季燁表示,賴清德當局之所以發(fā)起所謂「大罷免」,一個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要擺脫執(zhí)政困境,打壓在野黨。賴清德藐視多數(shù)民意,對於立法機構通過的很多法案政策拒不執(zhí)行,所以試圖通過「大罷免」來改變立法機構的生態(tài)和結構,鞏固執(zhí)政地位。同時,賴清德也想通過「大罷免」祭出所謂的「抗中保臺」的伎倆,打造自己在黨內(nèi)的所謂權威地位,為接下來的選舉塑造氛圍。然而,「大罷免」遭到壓倒性挫敗,充分說明賴清德的政策沒有得到臺灣選民的支持和認同。這個結果一方面將弱化賴清德在黨內(nèi)的領導地位,另一方面將大大提振在野陣營的士氣?!敢推健⒁l(fā)展是島內(nèi)主流民意,無論是在島內(nèi)還是在兩岸交流方面,這對於在野黨來說是更大的鼓勵?!?/p>
北京科技大學學者溫天鵬表示,臺灣這次「大罷免」整體上投票率較高,24席藍委和新竹市長高虹安的不同意罷免票全部多於同意票。這是綠營利用公民團體發(fā)起「大罷免」的徹底挫敗,也是臺灣民眾對賴清德當局執(zhí)政投下的反對票。
臺灣青年聯(lián)合會理事長何溢誠表示,民進黨當局發(fā)起的「大罷免」根本是臺灣政治史上的一場大鬧劇。全臺各選區(qū)不同意票皆高過同意票,年輕人投票率極低,完全不買民進黨的單,也是對賴清德「期中檢驗」投下不信任票。
花蓮民眾賴女士表示,民進黨搞了一年的「大罷免」,本質(zhì)上是勞民傷財?shù)恼魏蕾€,失敗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。